行业资讯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指通过降低热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减少能量损失的功能性材料。我国现代绝热材料工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促进了工业化生产,为各类绝热节能材料产品开发,尤其是高效绝热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和建设,助推了绝热材料产业规模体量的发展速度,加之我国科研实力不断提升,使得国产绝热节能材料在品质和产量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现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绝热材料产品制造和加工生产能力,同时拉动了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我国绝热节能材料种类繁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随着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加速,传统绝热节能材料取得长足发展,新型绝热节能材料亦不断涌现,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河北、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已经形成和发展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诸多省份也在“十四五”时期陆续出台绝热节能材料的发展政策,支持绝热节能材料的发展,进一步拉动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布局进度。
绝热节能材料上游行业主要包括丁腈橡胶、煤矸石、废玻璃和功能性硅烷等原材料。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充足、稳定和供应及时将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工、煤炭开采、玻璃回收等领域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技术、设备、品质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绝热节能材料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提供了优质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绝热节能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相关产业众多,如建筑暖通、工业、轨道交通、通风系统、电力、城市热网、建筑隔声、石油石化、冶金、海洋船舶、新能源、航空航天。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深入推进将有利于绝热材料在传统行业的渗透以及新市场空间的拓展,同时向着产品轻薄化、功能化、环保化发展。
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社会设备投资超70%。细分行业中,油气开采业投资由负转正,带动油气管道及设备用绝热节能材料需求稳定增长;化工行业高稳投资为反应釜、管道等设备的绝热材料提供广阔空间;橡塑制品行业虽投资增速放缓,但前期设备投资形成惯性需求,高性能材料需求待释放;非金属制品行业投资下滑,但庞大体量支撑基础需求,产业升级催生新型材料需求。2024年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聚焦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据测算我国工业设备更新年规模约4万亿元。
在船舶领域,玻璃棉、陶瓷纤维、气凝胶及橡塑保温制品等绝热节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耐火分隔、舱室绝热、高温管道隔热、甲板、冷库及暖通空调等关键部位;2024年全球船厂新签订单量1.7亿载重吨(同比+31%)、金额2038亿美元(同比+55%),其中LNG船新订单849万载重吨(同比+37%),而LNG运储的低温高压、防火需求对绝热材料性能要求极高。未来十年,船舶老龄化将催生显著存量更新需求,截至2024年末全球船队平均船龄22.6年,15年以上船龄占比33%,预计十年内寿命到期船舶的更新需求占比超50%,船舶领域绝热节能材料需求将获新造船与更新换代双重推动。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发展的痛点和制约瓶颈。2021年起,GB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GB38032-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阻燃隔热材料应用成为锂电池系统的刚需标配。
目前常用的动力电池保温隔热材料有阻燃泡棉、云母板、气凝胶复合材料等。阻燃泡棉价格低、柔韧性强、尺寸设计灵活性高,但阻燃温度较低;云母板有较好的耐冲击和绝缘性,但随着汽车轻量化和耐高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其隔热效果不佳且重量较大的局限性凸显;气凝胶复合材料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兼具阻燃隔热性能好及用量少的特点,是应用于动力电池最薄、最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成为高端锂电池电芯隔热材料的主要选择。
在房地产、石油化工、船舶装备、轨道交通及环保等产业的强劲带动下,我国传统绝热材料产业(包括玻璃纤维、陶瓷纤维、橡塑等领域)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技术积淀日益深厚。行业在工艺参数优化与副产物循环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新型材料的应用与推广,气凝胶等新型绝热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研发进程显著提速,制备工艺优化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绝热材料产业中,新技术与新材料推动行业创新,以气凝胶为代表的新型纳米孔绝热材料凭长寿命、高效率、轻量化优势,正取代传统材料并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国在气凝胶领域全球领先,拥有最多研发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专利论文数量居首,是最大产销国,技术上气凝胶复合材料耐温突破1300℃、柔性研发达国际先进,单溶剂干燥技术部分领先欧美。此外,陶瓷、纳米等新型复合材料凭优异性能助力产业升级,随科技进步与市场扩容,行业发展空间与应用前景广阔。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本身的周期性并不显著,但其需求与下游应用领域的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行业需求与宏观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如石油化工、船舶装备等工业领域)高度关联;工业设备更新、基建扩张推动绝热材料需求增长。
绝热节能材料的季节性特征整体表现较弱。传统上,玻璃棉、泡棉等憎水性材料的安装需避开雨季作业(如华东地区梅雨季节),可能引发下游施工周期波动;但随着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升级,施工方可通过库存调配弱化季节性采购波动,行业供需节奏趋于平稳。
在国家政策对绝热节能行业持续强化支持与社会节能意识不断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绝热节能行业严格遵循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产业协同及高质量发展四大核心原则,正加速向复合化、科技化、多样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迈进。行业产品形态加速向部品化、集成化方向转型升级,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角色同步实现战略性转变——从单一材料供应商逐步演进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
当前,在国家循环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下,工业固废(如粉煤灰)与消费后废弃物(如废旧泡沫塑料)在绝热节能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已形成规模化应用态势。面向双碳战略目标,行业技术创新聚焦三大可持续发展维度:一是着力提升产品的可回收再利用性能;二是通过原料替代策略降低对天然矿产资源的依赖度,积极开发以工业固废为基材的新型绝热材料;三是重点突破绿色生产工艺,包括淘汰传统有机绝热材料生产中的氯氟烃类发泡剂,系统研发以日用废塑料为原料的再生绝热制品,以及创新开发植物纤维基生态绝热材料等前沿技术。由此推动全行业构建起覆盖生产全周期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实现从产品到产业的系统性绿色转型。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市场呈现中高端产品集中度高、中小企业数量多且竞争激烈的特点:大型企业凭规模、技术、品牌优势主导高端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以扩大份额;中小企业品牌力较弱,多专注区域细分市场,靠产品差异化和价格战竞争。同时,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及下游对质量要求提升,欧文斯科宁、圣戈班、阿乐斯等欧美老牌企业,凭领先技术与丰富经验给国内企业带来不小竞争压力。
《2025-2031年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九游娱乐,九游娱乐官网,九游娱乐平台,九游app提供
- 2025-09-17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特征、技术演
- 2025-09-17化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政策背
- 2025-09-17【国建50周报】AI引爆碳化
- 2025-09-178点1氪|猫王音响创始人回应
- 2025-09-17惊艳亮相!生物基PC技术打破
- 2025-09-17江苏博云9月15日获融资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