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42.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逾四成被沙漠、戈壁和高寒石山所占据,年降水量不及全国均值的一半,仅徘徊在300毫米左右。
然而,近日一个看似冷门却又引发广泛共鸣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为什么戈壁菜更容易吃出菜味#。戈壁菜,这个原本小众的产区品类,突然在社交媒体火了起来。
用户在评论区里集体感叹“原来菜还能有菜味”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这片曾被视为“风沙之地”的西北戈壁。
当江南陷入溽暑的“伏缺”,当南方的菜园在高温暴雨中萎靡,来自陇原大地的清冽馈赠,正沿着蜿蜒的交通动脉,奔腾南下,为燥热的夏季注入一股高原的清凉甘甜。
从绝对数据看,甘肃蔬菜产业在全国并不出众:2024年产量为1961.9万吨,在全国位居中游(第19名)。
但甘肃蔬菜产业却不可小觑。2024年,甘肃蔬菜产量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甘肃人均蔬菜产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每年入伏后到9月上旬,高温、暴雨、强光照、病虫草害、菜田易旱易涝等因素,对南方蔬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蔬菜产量减少,俗称“伏缺期”。
以江苏无锡为例,今年6月受梅雨影响,蔬菜日上市量从雨前的450吨左右降至约400吨。等真正入伏时,当地蔬菜日上市量可能降到300吨,缺口进一步扩大。
2024年6-8月,全国28种蔬菜批发均价从4.27元/公斤涨至6.01元/公斤,涨幅40.7%,其中菠菜、黄瓜价格翻倍。
去年夏天,安徽多地持续高温,苋菜亩产从800公斤降至700公斤,减产12.5%,部分叶菜批发价因此上涨100%。
当夏季的烈日炙烤着东部平原,广袤的甘肃戈壁滩上却迎来了蔬菜生长的黄金季,刚好弥补了东南沿海夏秋季蔬菜生产的断档期。
在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和大湾区的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来自甘肃的高原夏菜在蔬菜总量中的占比可达10%—20%,在杭州市场甚至曾占三分之一份额,有效保障了南方夏秋淡季的蔬菜供应。
同时,甘肃是国家级“西菜东调”“北菜南运”五大基地之一,48%的蔬菜外销全国26个城市的近100个批发市场。
其中兰州榆中更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年外销蔬菜超130万吨,通过冷链物流48小时内直达广州、上海等城市。
现如今,无论冬夏,生鲜超市里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却似乎丢失了某种关于蔬菜本真的记忆——那种浓郁的风味、清甜的汁水。
令人惊喜的是,在甘肃的戈壁绿洲与高原梯田中,这种“遗失的味道”被重新寻回。2023年以来,来自甘肃民勤的沙葱在叮咚买菜上收获了不少北上广的年轻拥趸。有用户这样评价道:“炒一盘沙葱就能下三碗饭”、“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究其原因,西北戈壁上白天烈日灼烧,夜里沙风如刀,“极端”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极致的甜和脆。
以兰州榆中南部山区为例,这里海拔1800-2500米,是天然的“凉棚蔬菜产区”。同时,年均日照超2600小时,昼夜温差达15-20℃,使蔬菜在光合作用中积累更多糖分与营养物质,具备“甜脆化渣”的独特口感。此外,当地实行露天种植,自然雨露灌溉、纯净空气滋养,使菜叶脆嫩多汁,根茎类蔬菜肉质紧实甘甜。
一方面,高海拔带来强烈光照和昼夜温差,有利于蔬菜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使得戈壁菜色泽鲜亮、营养丰富、风味浓郁。这里的番茄含糖量可达普通番茄的1.5倍,沙葱的多酚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葱类。正常大小娃娃菜的种植周期在50-60天,在高原梯田中种植周期至少100天。
另一方面,戈壁菜种植地远离工业污染,施行轮耕制度,土地得到充分休养生息,更保障了作物的纯净品质和生态可持续性。
且干燥气候抑制病菌和虫害滋生病少,使用的化学肥料相对更少,蔬菜更接近自然生长状态,远离工业污染,风味更纯净,低污染。
此外,由于水分不足,当地植物为维持细胞渗透压,会主动积累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氨基酸(如脯氨酸)及次生代谢物(如多酚、类黄酮)。
这些物质不仅增强植物抗逆性,还直接提升蔬菜的甜度和营养密度。咬上一口莲花菜,水分在嘴里炸开,这不是多汁,是“干旱”逼出来的奇迹。
甘肃地广人稀,地块分散,菜农长期陷于“优质难优价”的困境。高昂的人力成本、跨越数千公里的冷链物流、冗长的中间环节,层层侵蚀着本该属于品质与辛劳的回报。
而当农户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溢价,就容易导致生产端缺乏提质动力、消费端信任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别看现在沙葱在网上很火,但其实并不好卖。“以前好多人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更不知道该怎么吃。”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甄作军都是坐等上门收购,所以极其容易被压价。
“我们这儿太远了,到兰州得300多公里,还没等卖出去就烂了。”甄作军回答道。
别看沙葱的名字里有个葱,它实际跟韭菜沾亲带故,学名蒙古韭。可如果单论运输要求,大葱和韭菜都不能跟它比。
沙葱细胞壁薄、含水量高,易受温度波动和物理损伤影响,过去损耗一度高达30%。
好在,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小众特色、差异化”的采购理念,甘肃蔬菜种植行业正在被生鲜电商企业重构。
2023年起,叮咚买菜深入兰州、武威等地,开启了一场重塑戈壁菜价值链的探索,甄作军和叮咚买菜的合作也在这时开始了。
区别于传统的种植销售不互通的供应模式,叮咚买菜作为一家由算法驱动的新型电商平台,通过数据算法驱动,能够精准预测需求,从而实现订单农业,让种植更有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而直采体系的建立,更是大大缩短流通链路,让利润更多回归生产端。并且,由于没有中间商,商品周转速度快,货架期短,消费者也能买到更新鲜的商品。
以沙葱为例,甄作军说,“每次他们都是提前告诉我要多少量,让我按量安排种植和采收计划。”这么做就避免了盲目种植导致的滞销风险。“销路稳了,收入也就稳了。”
在运输过程中,为保证沙葱的新鲜度,冷链运输成为主要方式。“采收后先进行预冷处理,然后全程低温运输。”包装也进行了升级。“过去都用塑料袋装,现在用定制的保鲜包装材料,延长沙葱的保鲜期。”
为了保留“戈壁菜”的鲜度与风味,叮咚买菜依托自建冷链与全国前置仓网络,实现采摘地头到城市48小时达,将生鲜蔬菜品类的损耗率控制在1.5%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损耗。
想成为叮咚买菜的供应商并不容易。例如在土壤方面,叮咚买菜要求农户对种植沙葱的土壤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土壤无污染且富含有机质;在种植技术上,叮咚买菜要求用绿色防控技术和物理防治手段,替代部分农药的使用。
在这一要求下,甄作军第一次知道安装太阳能灯、悬挂黄蓝板能杀虫,这不仅减少了农药残留,沙葱的品质和产量也有所提升。如今甄作军原本20亩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200亩。
此外,甄作军还根据叮咚买菜提供的种植建议,开始采用更加科学的滴灌技术,既保证沙葱生长所需水分,又能节约用水,还避免了因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板结和病害传播。
通过走向源头,做订单式农业,甚至是真金白银投资上游环节,叮咚买菜由此实现对商品全链路的更强把控,以提升用户对商品品质的正向感知与体验。
叮咚买菜从源头抓起,不光有助于平台把控商品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地域特色蔬菜产业品牌化发展。
具体而言,线上平台强大的信息承载能力(详情页、用户评价、食谱推荐),有效破解了消费者对“兰州百合”“沙葱”等特色产品的认知壁垒,通过流量扶持和“戈壁菜”标识,助力甘肃小众优质品种走向全国。
自2023年首批上线倍以上,2025年计划增至38个。如今,戈壁菜已占据叮咚买菜蔬菜体系的11%以上,从季节性尝鲜品成长为被市场广泛认可的高品质符号。
现代流通链路的创新,让来自黄土高坡与祁连山麓的珍贵馈赠,跨越千山万水,以更快的速度、更优的品质、更合理的价值,抵达每一张渴望新鲜与美味的餐桌。
本文由:九游娱乐,九游娱乐官网,九游娱乐平台,九游app提供
下一篇:ST摩登(002656):深圳证券交易所2024年年报问询函
- 2025-07-04ST摩登(002656):深
- 2025-07-04嘴刁打工人靠“戈壁菜”富养自
- 2025-07-04中国导电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 2025-07-04财说 商誉暗雷悬空、业绩增长
- 2025-07-04PA66美国首诺中国总代理商
- 2025-07-04创新科技大咖说|专访国泰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