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好玩的在线娱乐体验门户网站

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九游娱乐有限公司
九游娱乐有限公司 - 20年专注改性工程塑料研发与生产 | 高性能PA、PBT、PPS材料源头工厂

服务热线

020-89851965

官网新闻

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
发布时间:2025-08-23 浏览

  群众新闻记者 吴莎莎 通讯员 李文振 梁逸晨 郑晔 谢克强 南江远 张帅 贺鑫 赵坤 李王灏

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图1)

  水脉如弦,拨动三秦大地的生态韵律;湿地似锦,铺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河湖与湿地,是大地的血脉,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底色,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陕西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加强河湖水系、水环境治理,坚持把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河湖生态治理,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从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硬举措”,到水环境治理的“真功夫”;从湿地生态修复的“精雕细琢”,到守护水生态健康的“长效机制”,一系列靶向施策的行动,让水清岸绿渐成常态,让湿地生机持续焕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加速推进。

  今日,陕西日报特推出“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通版报道,聚焦陕西省在河湖治理、湿地保护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展现三秦大地人水和谐的生动图景。

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图2)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幸福河湖33条(段),其中2022年15条(段)、2024年18条(段)

  国家资金支持创建的幸福河湖共6条:2023年,金陵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已完成;2024年,堰河、温泉河、沋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正在推进;2025年,汤峪河、濂水河正在开展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陕西建成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处,全省湿地面积达462.15万亩

  省级重要湿地55处,总面积约13.01万公顷,初步形成了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互为补充的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8月20日傍晚,汉中天汉湿地公园。微风轻轻吹过江面,波光粼粼,江边低垂的柳枝轻轻摇曳。清风徐来,吹散了白日的炎热。市民三三两两在江边步道上散步,惬意非凡。

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图3)

  7月22日,保洁员在汉江河道打捞水面漂浮的杂物(资料照片)。 通讯员 梁逸晨摄

  谁能想到,这里多年前曾是一片荒草滩。随着河道疏浚、堤坝加固、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如今的汉江两岸成了人水相亲的生态乐园。天汉湿地公园建成以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今年初,汉江(汉中市段)入选全国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近年来,陕西积极加强河湖水系、水环境治理,坚持把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河湖生态治理,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通过岸上岸下一起抓、大河小河一起治,陕西狠抓水域岸线生态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以幸福河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幸福河湖建设不仅要实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还要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图4)

  7月18日,成群的遗鸥在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湖心岛上休憩(资料照片)。 通讯员 张帅摄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风起水漾,波光粼粼。湖心岛附近,一群群遗鸥或列队盘桓、或三三两两觅食,鸣叫声此起彼伏。

  红碱淖地处毛乌素沙地,是黄河“几字弯”内侧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遗鸥是世界濒危珍禽,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有2万只左右。随着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红碱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来这里繁育后代的遗鸥数量逐年增加。

  自1998年开始,红碱淖水域面积逐年减少。为了保护好湿地,神木市与鄂尔多斯市积极协商,通过生态补水改善红碱淖湖域生态环境,2016年至2024年已累计补水1260万立方米。同时,陕西积极推进湖滨湿地治理项目建设,全力改善保护区内土壤盐碱化、草原湿地退化等问题。

  地处内陆,陕西是唯一全境处在黄河、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陕西省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

  近年来,陕西认真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加强湿地资源监督管理,积极推进重要湿地认定,不断规范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湿地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完善,陕西逐步形成了以《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为核心、《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陕西省省级重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为补充的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为陕西省湿地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陕西湿地生态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湿地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互为补充的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经过多年保护恢复,全省湿地的水鸟种类不断丰富、种群逐年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群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新闻记者 吴莎莎)

  8月18日,在位于宜川县集义镇流湾头村的晋陕大峡谷生态修复工地上,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当地村民罗友林站在山坡上眺望,夕阳为层层梯田镀上金边,绿油油的花椒树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

  “生态好了,水清了,连花椒都比往年结得多。去年,我家8亩花椒的收入翻了番哩!”罗友林指着远处层叠的梯田说,“你瞧,一眼望去满山都是绿色。”

  作为黄河中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宜川县境内66公里的黄河岸线曾饱受水土流失之苦。贫瘠的黄土丘陵上,植被稀疏,每逢暴雨,大量泥沙冲入黄河,威胁着生态安全,也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

  近年来,宜川县着力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河沿岸防护林提质增效+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2022年至2024年,宜川县通过实施抗旱保供项目,累计建成淤地坝、拦水坝、蓄水坝21座,治理小流域22条480平方公里,推动实施营造林6.3万亩。近5年,宜川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平方公里,累计治理1638.42平方公里。

  “在宜川,黄河治理绕不过固土保水。”宜川县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中心副主任武鹏站在半山腰,指着远处梯田上新建的花椒园说,“我们的目标是减少水土流失,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老百姓受益。”

  通过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宜川境内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有效拦截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2024年,宜川段入黄泥沙量307万吨,同比减少57万吨,未来10年内预计可减少399万吨。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宜川县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黄河沿岸产业预计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0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400元。

  “去年,我们启动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猴儿川、如意川流域进行系统性修复。在林草生态修复区,我们种下706.66公顷侧柏和白皮松,在坡耕地修起3公里防护石坎,在河道筑起5座溢流坝,给公路边坡披上4.72公里长的‘绿毯’。”武鹏介绍。

  生态改善的红利正在显现。在如意川流域,新修的生态护岸和溢流坝不仅固住了水土,还吸引来成群的鸟儿。“周末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了。”农家乐经营者韩丹峰自豪地说,“好生态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通讯员 李文振)

  清晨,漫步在天汉湿地公园的步道上,近处水鸟叫声清脆,远处湖水一片碧蓝。这片位于汉江汉中段的湿地水质常年保持优良,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

  8月12日6时30分,57岁的水面保洁员王希红熟练地套上救生衣,拎起长柄网兜,登上打捞船。引擎轻鸣,船缓缓驶向他和同事的“主阵地”——汉江桥闸(三号桥)至翻板闸的4.2公里河道。

  “往右一点,前面有个树杈。”王希红高声提醒操控船只的同事,同时稳稳举起3米多长的网兜,精准捞起水面漂浮的杂物,动作干脆利落。

  “2008年,我刚开始在这里进行清洁的时候,船开出去2里地,网里捞起的全是塑料袋、泡沫块,偶尔还有死鱼。”望着船尾泛起的涟漪,王希红的思绪回到十几年前。话音刚落,几只朱鹮振翅掠过水面。“你瞧,现在水清亮得能看见水下的鹅卵石。上个月,我还瞅见一群小鲫鱼跟着船尾游。”他笑着说。

  “2008年之前,汉江汉中城区段是传统采砂河段,一半是荒滩,一半是散乱的砂石场。”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晓明回忆,“那时,推土机一驶过,江水就翻起黄汤,岸边更是尘土飞扬。”

  转变始于一场“向岸线要生态”的整治。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修复生态……2008年起,一系列生态治理行动和水利工程相继展开。

  “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持‘柔性治水’和‘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保留了汉江原始岸线,依托天然江滩修复生态岛屿,保护原生态动植物种群,构建了湿地系统复合生态链。”闫晓明说。

  沿着16公里的休闲步道漫步,219座生态岛屿星罗棋布,314种植物在此生长,90余种鸟类、30余种鱼类在此繁衍栖息。

  作为汉江生态变迁的亲历者,王希红的清洁记录本无声述说着生态改善的轨迹——打捞量逐年减少。

  王希红记得,公园刚开放时,虽然水质明显清澈了,但岸上依旧冷清,觅食的水鸟寥寥无几。

  “这几年大不一样了。开春,有戴胜鸟在柳树上搭窝,冬天,红嘴鸥成群结队来越冬,游客也越来越多……”王希红的话语中满是自豪。(通讯员 梁逸晨)

  8月14日,当第一缕晨光洒向渭河(宝鸡段)金渭湖,宝鸡市爱鸟协会会长许永亮已架好“长枪短炮”。“我今天要拍的是最近才发现的极危物种黄胸鹀。算上这个,渭河(宝鸡段)出现的鸟类将增加到187种!”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兴奋。

碧波织锦 泽润三秦(图5)

  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自西向东从宝鸡横穿而过,渭河(宝鸡段)沿岸225公里聚集了宝鸡市近74%的人口。

  许永亮就住在被宝鸡人称为“老桥”的渭河彩虹桥边。“没有改造前,河滩可没人去。枯水期,河滩砂石裸露、蚊虫肆虐;一到夏季,河水暴涨,几乎要摧毁河堤。”许永亮说,正当他计划搬家时,2000年,宝鸡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渭河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一期工程就从他家门口开始。

  许永亮站在楼上,看着防洪堤修建起来了,河道疏通了,灌木、花草种下了,健身器材装上了……在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下,渭河宝鸡市区段一天一个模样。激动之余,他购买了一套摄影设备,开始了以渭河为主题的拍摄。

  一天,许永亮的镜头里出现了一只翩翩起舞的黑鹳。他立刻按动快门,把这灵动的身影定格下来。从此,他便醉心于拍摄渭河鸟类,白天拍照片,晚上查资料,为鸟儿建档案。

  中华秋沙鸭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许永亮观测,自2012年起,中华秋沙鸭每年都会来渭河边越冬。“中华秋沙鸭是‘生态试纸’,对水质要求很高。它能留下来,是渭河治理成效的最佳证明!”许永亮发在朋友圈的这段话,获得一众网友点赞。

  同样,白尾海雕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继去年冬天9只白尾海雕光临宝鸡后,今年,这些白尾海雕又“故地重游”,吸引了西安、贵州等地200多名爱鸟人士驻扎宝鸡,一睹其“芳容”。

  随着渭河综合整治的不断推进,许永亮拍摄的半径越来越大,“鸟儿档案”也越来越丰富:渭河百里画廊眉县段,白天鹅在碧绿的荷塘里悠然自得;在千湖湿地,野化放飞的朱鹮展翅翱翔;在渭河落星湾湿地,红嘴相思鸟娇小的身姿与婉转的叫声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年来,许永亮带领爱鸟人士、摄影爱好者在渭河沿岸拍摄到的鸟类占宝鸡境内记载鸟类的76.8%,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64种。

  如今,许永亮搬了家,但新家依然是“河景房”。每天推开窗,看着满眼翠色中奔流的渭河,他心中无比踏实。(通讯员 郑晔 谢克强)

  8月19日清晨,当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监测员李赟和同事已背着重重的监测设备,前往湿地保育区的湖心岛。那里,栖息着许多珍贵的鸟类。

  为了监测鸟类觅食、繁育、迁徙等情况,李赟和同事常常凌晨出发,深夜才归来。

  “湿地保育区是公园专门为鸟儿打造的‘安全栖息地’。这里禁止游客进入,许多鸟儿在这里的湖心岛筑巢安家、繁衍。”举起长焦镜头,李赟将取景框对准从岛中飞出的2只白鹭,拍下了它们自由展翅的身姿。

  不远处的湖面上,几只斑嘴鸭悠闲嬉戏;岸边草丛里,一只苍鹭气定神闲地伫立着。李赟一边按动快门,一边轻声报出鸟类的数量、名字及行为等,方便同事在监测记录表上详细标注。就这样边拍边记录,4公里的监测路线年。

  多年来,李赟和同事用镜头构建起“生态数据库”,为公园管理团队完善公园生态保护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我们监测到不同鸟类对水位的高低要求不同,管理团队就在某些区域打造浅滩、某些区域加深水位,以此来满足不同鸟儿的需求。园区还精心规划并种植了大量适应本地生长的树种,为鸟儿提供了源源不断、种类繁多的天然美食。”李赟说。

  西安位于我国候鸟迁飞通道的中部,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中转站、歇脚点。近年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坚持“生态建设,保护优先”原则,编制了《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同时,积极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质、气象、植物物候和鸟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打造适宜栖息地。

  据了解,这座占地面积4700亩的湿地公园内有大小岛屿100余座,生长着193种植物,植被覆盖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吸引了151种鸟类“安家”,鸟类最大观测量达上万只次。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彩鹮等。每年,规模最大的越冬鸟类——普通鸬鹚在公园成群飞翔的精彩影像,都记录在李赟和同事的镜头里。

  李赟说:“鸟类对环境非常敏感‘挑剔’。这每一声鸟鸣,都是生态持续向好的晴雨表。”(通讯员 南江远)

  “九游娱乐的游戏攻略有哪些?”

  8月13日,正午的阳光洒在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湖面上。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岸边一家超市的店主陈平擦了擦额头的汗,将目光落在门前热闹的旅游团上。

  16年前那个同样燥热的午后,陈平第一次踏足这里,脚下的黄沙顺着鞋缝往鞋里钻—— 2009年的红碱淖,除了景区路边铺设着六角砖,目之所及尽是连绵起伏的黄沙梁。风一吹,沙粒就打在脸上,整个景区一天也见不到几名游客。

  “现在,你再看!”陈平挥手指向窗外,“昔日的沙梁已成为休闲广场,周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守着超市过了16年的陈平,亲眼见证了红碱淖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游客数量逐年攀升。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突破10万人次,我超市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说起这些,陈平满脸笑意。

  近年来,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红碱淖管理局”)不断完善巡护管理体系,构建起三级巡护网络:全体干部负责一级巡护,每日进行网络监测与无人机巡护;派出所与检查站组成二级巡护队伍,重点排查非法捕捞与偷猎;当地生态监管员扎根周边村落,承担日常网格化监测。

  走进红碱淖管理局科研监测室,笔者看到大屏上正实时显示遗鸥繁殖区的画面。该局资源保护科副科长李芳介绍:“我们依托鸟类智慧监控平台,对核心区和遗鸥繁殖区进行全方位监测,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实现对鸟儿‘地面有脚、空中有眼、屏幕有影’的24小时守护。”

  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遗鸥的生存状况一直是红碱淖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曾经,因生态恶化,红碱淖遗鸥的数量急剧减少。而现在,凭借全球70%的遗鸥种群占比,红碱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

  红碱淖管理局副局长贾建军说:“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湿地修复与优化,完成了滨湖盐碱化湿地修复470亩、退化草原修复380亩,使湖面面积稳定在37平方公里左右。”

  如今的红碱淖堪称鸟类的“国际机场”。目前,195种鸟类在红碱淖栖息翱翔,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

  暮色为湖面镀上金箔色的光晕,成群的鸟儿在湖面嬉戏觅食。陈平的超市里,游客扫码支付的提示音响个不停。(通讯员 张帅 贺鑫)

  8月16日,雨过天晴,在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工作人员伍贤桃用工具捡拾河里的白色垃圾。看着河里的钱鱼、钢鳅鱼,她的嘴角漾起笑意。“小时候,我经常和家里人一起下水玩耍。我喜欢把鱼儿捧起来,看它们欢蹦乱跳的样子。”伍贤桃回忆起儿时戏水的情景。

  “我们定期对湿地公园全面巡护,建立健全三级管护机制,聘请沿线村民、网格员为湿地公园巡护人员,对湿地生态环境实施动态监测与保护。”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站负责人夏世斌说。

  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岚皋县石门镇境内,湿地面积1172.2公顷,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和省级水利风景区。虽然公园以“千层河”命名,但事实上主体河流有横溪河、千层河、神仙河、秀水河4条。“四河”汇聚后,流入石门镇大河村。伍贤桃的家就在大河村。

  近年来,随着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越来越好,来公园及周边村庄旅游避暑的人越来越多。2025年上半年,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这让伍贤桃的婆婆伍先银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商机。

  今年,伍先银利用和美乡村院房改造项目,通过政府补助5万元、自筹20万元,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开办了农家乐。

  在湿地周边,像伍贤桃家一样吃上“旅游饭”的农户不在少数。据统计,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现已辐射带动石门镇横溪片区大河、乐景、平安、兴坪4个村的780名村民从事旅游业,开办农家乐38个、农家宾馆43个。

  好水养好鱼。大河村还巧借水资源优势,在村里搞起陆基养鱼,形成了一业带多业的产业发展格局。近两年,大河村先后引进了岚皋县润泉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岚皋县顺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主要养殖三文鱼、杂交鲟鱼。

  “5月到现在,每个周末我家都有很多客人,今年预计收入将超过15万元。”伍贤桃对农家乐的生意充满信心。(通讯员 赵坤 李王灏)


本文由:九游娱乐,九游娱乐官网,九游娱乐平台,九游app提供
上一篇:陕煤地质高级技校:连续三年提前完成招生任务 彰显学校发展硬核
下一篇:2025年可降解材料概念利好什么股票名单详情如下(8月20日
九游娱乐有限公司

九游娱乐有限公司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大灵山路199号第3栋第二层
  • 电话:020-89851965
  • 手机:13658996366
  • 邮箱:69663200@qq.com
  • 020-89851965

    Copyright © 2024 九游娱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7507号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