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新闻
在全球新材料产业加速变革、绿色低碳与高端制造需求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家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之光”)抓住市场机遇,逐步发展成为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
近年来,能之光营业收入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快速上升,业绩向好。同时,能之光的毛利率持续提升,ROE自2022年后高于行业均值。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产品矩阵以及优质的客户资源,能之光在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功能膜三大细分领域持续深耕。目前,能之光部分牌号产品性能可以对标进口同类产品。
作为一家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能之光产品应用于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功能膜等材料。
1.1、近五年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CAGR为10.10%,三大细分行业发展提升市场需求
材料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是先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而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材料产业之一。
根据观知海内信息网数据,2020-2024年,国内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11.08万亿元、14.45万亿元、16.56万亿元、15.95万亿元、16.28万亿元,CAGR为10.10%,预计2025年国内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将增至17.13万亿元。
高分子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工业的伴生行业,其发展程度与后者密切相关。受益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的增长,高分子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需求上升,行业持续发展。
具体到细分领域,近年来,能之光直接下游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功能膜三大行业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改性塑料行业,随着全球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子通信、新能源等产业不断向国内转移,国内改性塑料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在复合材料行业,复合材料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材料行业,是国内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内复合材料产量从2020年的54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640万吨,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到692万吨。
在高分子功能膜行业,能之光目前重点发展方向是新能源领域,如应用于光伏胶膜的除酸母料、抗PID(光伏组件抵抗电势诱导衰减)母料等。
光伏封装胶膜需要保证太阳能组件有二十五年使用寿命,是光伏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辅材,光伏胶膜需求与光伏组件产量直接相关。
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理念正逐步深入社会各领域,人们对上述领域内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势必会带动对环境友好材料的需求。其中,木塑复合材料、竹塑复合材料等生物基材料应用不断拓展;同时,废塑料的循环利用的政策落地催生了废塑料相容剂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能之光产品的市场规模。
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带动市场需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如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给相容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飞行器等行业有广泛应用且具有极大增长潜力。
技术发展使得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水平已大幅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综合性能已经超越钢铁等金属材料,有效实现对其他材料的逐步替代,扩大了改性塑料的适用范围。
在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对改性塑料用量较大的领域,以对不同部件的性能需求出发,设计配方和解决方案以实现改性塑料在上述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对于高端应用领域,功能性复合材料在多领域如飞行器、机器人、军工、科研、轨道高铁等的拓展应用更有利于高分子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行业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综上,近年来,国内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能之光所处的三大细分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带动相关高分子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需求上升。同时,环保政策的推进、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能之光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年来能之光业绩向好,盈利能力提升。此番上市,能之光发行价格为7.21元/股,发行市盈率11.28倍,低于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23.01倍)。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能之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5.69亿元、6.11亿元、2.94亿元,最近三年CAGR为4.82%。
需要说明的是,能之光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经审计,下同。
同时,能之光不断提升现金流管理能力,流动比率及速动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率总体下降,偿债能力不断加强。
近年来,能之光毛利率持续增长,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自2022年后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显现。
2023年,能之光毛利率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其将资源向高毛利率产品倾斜、优化产品配方降低单位成本、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
简言之,能之光近年来经营业绩向好,展现出良好的盈利增长能力和财务稳健性。近三年,能之光营收增速平稳,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毛利率逐年走高,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三、客户涵盖54家上市公司及全球500强企业,近三年外销收入CAGR达46.25%
凭借20余年的业务积累和沉淀,能之光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进而保障了其对于产品及服务的议价能力,为能之光业绩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1、上市公司及全球500强客户共有54家,提供全过程服务强化客户粘性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能之光持续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良好的服务,赢得了稳定且优质的客户资源,如金发科技(600143)、普利特(002324)、万马股份(002276)、会通股份(688219)、中天科技(600522)和中广核技(000881)等知名企业。其中,上市公司和全球500强客户共有54家。
助剂的使用对于改性塑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有着复杂且多变的影响,助剂生产企业的研发、生产活动只有充分贴近下游客户,才能够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在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能之光提供覆盖产品设计、测试、生产、技术应用指导、售后服务及产品技术改进的全过程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强化与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能之光曾获下游客户“优秀供应商”“最佳服务供应商”等称号。
近些年,能之光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拓展了业内全球头部客户,包括LG、博禄、巴斯夫和沙比克等。能之光境外销售主要集中在巴西、加拿大、马来西亚、阿联酋、西班牙、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2022-2024年,能之光主要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及网络开发等方式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市场。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积累及产品配方的不断优化,能之光产品获得越来越多境外客户的认可,境外业务规模呈现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能之光外销收入分别为1,161.04万元、1,535.11万元、2,483.4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11%、2.72%、4.12%。最近三年,能之光外销收入CAGR为46.25%。
总的来说,能之光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其中上市公司和全球500强客户共有54家,并通过全过程服务体系强化客户粘性,形成稳定的议价能力与业务基本盘。与此同时,能之光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拓展了业内全球头部客户。近三年,能之光外销收入CAGR达46.25%,展现出突出的海外增长潜力。
四、超过300个牌号产品覆盖诸多品类及行业,功能高分子材料销量及收入攀升
产品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产品通过满足客户需求、解决痛点或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连接与互动。能之光凭借丰富的产品谱系、稳定的产品品质、优异的产品性能,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能之光成长成为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相对齐全的厂商。
目前,能之光主要产品包括高分子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具有高接枝率、低残留、低杂质的产品特色。
具体而言,能之光深耕相容剂、增韧剂和粘合树脂等功能高分子产品,自主研发出了300多个牌号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不同性质材料间相容或粘合所需的高分子材料及解决方案。能之光产品线覆盖多品类、多行业,在汽车、线缆、电子电器、复合建材、阻隔包装、光伏组件等领域均可提供高质量且稳定的产品。
在高分子助剂产品中,应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对环境与卫生要求较高的材料如汽车内饰、家居用品,能之光的低VOC产品系列可以减少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挥发。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中,针对光伏电池由P型向N型迅速迭代发展的需要,能之光开发了一系列满足N型电池封装胶膜需要的功能母料。
自成立至今,能之光致力于生产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改性助剂产品。能之光始终瞄准国际领先企业的管理水平,坚持采用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覆盖原料采购、生产、质量检验、产品入库、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流程并有效执行。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之光产品质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按产品划分,能之光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高分子助剂产品,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95%。近年来,能之光的高分子助剂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稳步增长,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攀升。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能之光高分子助剂的销量分别为4.12万吨、4.16万吨、4.68万吨,CAGR为6.65%;销售收入分别为5.35亿元、5.43亿元、5.75亿元,CAGR为3.70%。
2022-2024年,能之光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7.82%、89.22%、98.36%。能之光目前适用于生产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功能化材料、粘合树脂和功能复合材料的产线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此番上市,能之光拟募资主要用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是针对现有低VOC功能化材料、粘合树脂和功能复合材料的扩产项目,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推动能之光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其规模化生产能力。
在高分子助剂和功能高分子材料行业,产品的研发迭代及产业化生产均需要有技术的支持。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能之光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攻克配方、工艺、质量难题,成为国内技术和产品领先企业。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能之光依托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构建了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的多层次技术团队。
截至2024年末,能之光拥有研发人员50人,占员工人数比例17.67%。其中,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发饶作为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和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带领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截至2025年7月31日,能之光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名,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和国际化视野。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积累,能之光打造了“高分子化学接枝改性”、“高分子超临界流体净化”、“有机无机功能复合”三大技术平台。依托这三大技术平台,能之光孵化出熔融接枝反应挤出技术、超临界流体净化技术、功能母料制备技术等11项核心技术。截至2025年7月31日,能之光共获得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51项。
特别是在超临界CO2净化技术方面,能之光具有突出优势。凭借此技术,能之光获得了多个授权专利并入选“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
在产品研发方面,能之光持续丰富产品的配置和种类,优化产品配方。2022-2024年期间,能之光累计开发新产品22个,更新迭代产品45个,凸显其创新能力。
在生产工艺方面,能之光着力打造全线柔性生产线的数字化工厂,聚焦于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提升,逐年加大生产自动化的技术与设备投入。能之光配备了全自动失重称给料系统、集中供料系统、高效辅料配制系统、集中真空吸料系统等喂料系统;定制了数字化控制设备及自动打包系统等特色设备系统;具备成熟的改性高分子材料提纯工艺、螺杆原件组合工艺等生产工艺。
经过二十多年的深耕,能之光核心产品技术指标与国内其他同行业厂商相比具有较强竞争力,部分牌号产品性能可以对标进口同类产品。
概而言之,能之光依托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和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构建了三大技术平台,形成了11项核心技术,其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长期保持在98%以上,技术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通过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与现有产品迭代升级,能之光近三年累计研发及迭代产品达67个,部分产品性能对标进口同类产品。
综上所述,在全球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在此背景下,能之光精准卡位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功能膜三大高增长赛道,取得亮眼的业绩表现。近年来,能之光的营收稳步增长,净利润三年CAGR高达59.95%,毛利率逐年提升,展现出突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深耕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二十余载,能之光依托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迭代升级,部分产品性能已媲美国际品牌。凭借技术优势,能之光持续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良好的服务,赢得了稳定且优质的客户资源。同时,能之光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外销收入三年CAGR达46.2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九游娱乐,九游娱乐官网,九游娱乐平台,九游app提供
下一篇:创新引领绿色智造惠通科技以技术壁垒开拓全球市场
- 2025-08-17创新引领绿色智造惠通科技以技
- 2025-08-17功能化学品是增长主力研发投入
- 2025-08-17新材料龙头名单收好!(202
- 2025-08-17佰强新材料取得氟塑钢焊接用氟
- 2025-08-16能之光:功能高分子材料销量及
- 2025-08-16江苏博云:公司改性产品包括改